云型极早期火灾预警系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对火灾的认知和防范手段也在不断提升。传统火灾探测报警技术存在灵敏度低、报警时间晚、安装方式单一、误报率高等问题,无法有效应对数据中心复杂的使用环境,从技术角度上讲,传统消防安全防范措施是消极被动的,只着眼于后期“灭火”,对前期“预防”颇为乏术。为了解决火灾防范问题,必须要有一种更先进、更灵敏、更可靠的新一代极早期火灾预警系统。
这种极早期火灾预警系统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来及时发现和应对火灾风险。
火灾预警系统的核心是探测技术,探测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火灾预警效果。极早期火灾预警系统采用较为先进的云室热释离子探测技术,用于监控场所/空间环境内的热过载现象,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准确性、适用性广等特点,最高可提前数小时发现燃烧征兆从而发出报警信号。一般火灾的产生可分为四个阶段:①预燃阶段;②可见烟雾燃烧阶段;③火焰燃烧阶段;④剧烈燃烧阶段。传统探测器一般都在火灾发展到后三个阶段时才发出报警,而这三个阶段的时间都相对较短,约几秒钟到几分钟,所以即使发现火警也往往为时已晚。而极早期火灾预警系统却能在火灾的预燃阶段发出报警,从而赢得宝贵的救火时间。
一、技术原理及工作过程。云室吸气式极早期探测预警系统主要由探测器、采样管网和后台监控软件组成
云室吸气式极早期探测预警系统采用云雾探测技术,利用采样管不间断对被保护环境中的空气进行抽取、监测。当环境中的物质受热受损时,原子的外层电子因能量增强而逃逸,使物质发生“电离”释放出带电荷的热释离子。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释离子被抽取到系统探测主机内的云室,雾化形成云态成为云态凝结核,由其形成的可见光斑消散速度和存活时间,得知云室中热释离子的数量,通过比对热释离子变化的程度从而判断出被保护区间的燃烧程度,选择设定参数发出警告信息。
二、系统优势。与传统火灾报警技术相比,云室具有如下优势。
1.极早及时——采用云室热过载探测技术,可以提前180—9000秒发现发现热过载隐患;
2.精准识别——探测对象为热释离子,对非燃烧产生的微粒不误报,粉尘和雾霾不会影响探测效果;
3.定位故障——采用先进的定位技术,定位范围精度可达50mm,可以准确锁定发生热过载的隐患部件;
4.省心维护——采用新型无水云室热过载探测技术,运行过程中无需更换或添加耗材,主机在运行过程中有自检功能无需维护;
5.主动式采样——云室内置高性能风机和吸气泵,即使在强气流的机房环境,仍能实现机房各部位气体样本的采集。
6.灵活的管网布置方式——采样管可在工作层、吊顶上、地板下,甚至电缆夹层内、槽道内布设,适用于各种复杂环境。
7.自动清理——云室采用云雾技术,在每个分析周期均对核心分析室进行清理,解决传统设备需要定期清理的问题。
8.准确报警(技术防误报)——由于采用云雾式探测原理,非烟雾产生的微粒,尤其是普通粉尘不会触发云室报警,从而确保报警准确性。
9.超强的网络功能——兼容多种通信方式,可 兼容ZigBee,蓝牙, 3 G / 4 G 、G P R S 、R F 、 SMS、FE RS485。

1.电信机房和计算机房:这些场所对业务连续性要求极高,极早期火灾报警系统能够确保在火灾初期就发出警报,减少业务中断的风险。
2.银行、发电厂、化工厂:这些场所涉及到大量的资金流动和化学物质处理,对安全有极高要求,极早期火灾报警系统能够及时探测到火情,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
3.图书馆、医院、洁净厂房:这些场所对环境控制和安全有严格要求,极早期火灾报警系统能够提供额外的安全保障,确保环境的稳定和安全。
4.矿山、隧道、大型仓库、冷库:这些场所空间大且人员密集,极早期火灾报警系统能够提供早期的火灾预警,减少火灾损失。
5.商场、剧院、写字楼:公共场所人流量大,极早期火灾报警系统能够及时发出警报,确保人员安全疏散。
6.古建筑、名胜古迹:这些场所具有历史价值,极早期火灾报警系统能够保护这些珍贵文化遗产免受火灾损害。
7.展览馆、体育馆:这些场所举办活动频繁,人员密集,极早期火灾报警系统能够提供及时的安全保障。
云型极早期火灾预警系统代表了火灾安全技术的前沿,通过利用云计算和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显著提高了火灾检测和预警的效率。这种系统的实时数据处理、自动化报警和远程监控功能,不仅能够有效缩短响应时间,还能显著降低火灾造成的潜在损失。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展,云型极早期火灾预警系统将继续在提升火灾安全管理、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云型极早期火灾预警系统的智能分析功能能够帮助识别潜在的火灾风险,优化资源配置,并提升整体应急响应能力。其灵活的可扩展性和远程管理能力,使得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环境和需求,保持高效运作。这些优势结合起来,为火灾防控提供了全面、精准和高效的解决方案,有助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并增强社会的火灾应急能力。